在我們所廣知的基督教以及天主教會當中,傳唱的傳統合唱聖歌,多半為中世紀所傳唱的經文,而經文所使用的語言皆為拉丁語;在這其中,最為知名且古老的聖歌為先前我們曾介紹過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 然而,隨著印刷術由中國傳至西方國家,教廷專制的歐洲大陸隨之趨近於開放,並且隨著宗教革命作為推手以及宮廷、宗教音樂創作上的轉變,因而演變成了使用各地區的方言(也就是現在熟知的各國語言)以及曲式作為聖樂的歌詞創作。 今天,我們要介紹給各位朋友的一位聖樂作曲家,叫做John Rutter(約翰·盧特,1945年9月24日~迄今)。 John Rutter是英國近代最為知名的合唱作曲暨編曲家之一,他以編寫聖樂、讚美詩以及聖誕歌曲聞名。 而他的作品,因著他將自己最虔誠的信仰融入音樂之中,與其他的宗教合唱作品不同,在莊嚴中帶有著活力與喜悅,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古板、過時,保有著寂靜的明亮。 今天,想我們一起分享以下這首“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感受John Rutter這首代表作在聖保羅大教堂當中演出的那份喜悅與祥和。 Share this:更多Tweet電子郵件請按讚: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
以合唱聖樂讚嘆世界的近代作曲家——John Rutter(約翰·盧特)
在我們所廣知的基督教以及天主教會當中,傳唱的傳統合唱聖歌,多半為中世紀所傳唱的經文,而經文所使用的語言皆為拉丁語;在這其中,最為知名且古老的聖歌為先前我們曾介紹過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
然而,隨著印刷術由中國傳至西方國家,教廷專制的歐洲大陸隨之趨近於開放,並且隨著宗教革命作為推手以及宮廷、宗教音樂創作上的轉變,因而演變成了使用各地區的方言(也就是現在熟知的各國語言)以及曲式作為聖樂的歌詞創作。
今天,我們要介紹給各位朋友的一位聖樂作曲家,叫做John Rutter(約翰·盧特,1945年9月24日~迄今)。
John Rutter是英國近代最為知名的合唱作曲暨編曲家之一,他以編寫聖樂、讚美詩以及聖誕歌曲聞名。
而他的作品,因著他將自己最虔誠的信仰融入音樂之中,與其他的宗教合唱作品不同,在莊嚴中帶有著活力與喜悅,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古板、過時,保有著寂靜的明亮。
今天,想我們一起分享以下這首“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感受John Rutter這首代表作在聖保羅大教堂當中演出的那份喜悅與祥和。
Share this:
請按讚:
相關
Related Posts
羅斯林教堂(Rosslyn Chapel)的「神聖幾何」音符密碼——《羅斯林聖歌》(Rosslyn Motet)
我們現今所知道的歐洲,事實上,曾經在西元第5~15世紀,經歷了長達1,000多年由教廷主導的封建統治。
Share this:
請按讚:
人人都可以是連結天地、運用音聲的療癒之人嗎?
運用音聲,是萬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在上古原始部族當中,人人皆有與天地萬物溝通的本能,任何人都有可能為巫。對應為今日我們所知的所謂「薩滿」、「祭司」、「巫師」,多半為遊牧民族、原始部落、原住民等仍舊保有的原始信仰所擁有。卻也是今日我們所孰知的「文明」衍生至今日模樣之前,人類生活於原始聚落、部族(以華夏民族為例:炎黃上古時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原始信仰。
Share this:
請按讚:
聲音療癒對臺灣社會的重要性:以表達性藝術出發作為生活釋放
「表達性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卻也是在各個層面最為被忽略的區塊,它的範圍非常廣泛,不需要任何傑出卓越的天份或技能,擁有著多元的變化,是幫助我們於生活各層面紓壓的最佳良藥。
Share this:
請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