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本系列的前幾篇文章,請參考: 人聲與免疫力(一):哼唱抗疫 人聲與免疫力(二):哼哼唱唱益處多——刺激退黑激素、釋放壓力…… 人聲與免疫力(三):如何進行強大的意識哼唱 人聲與免疫力(四):呼吸、意念與諧音共振 相信大家喜歡我的前幾篇文章,實際上,我還有許多相關資訊想和大家分享,但以「哼唱」這系列的主題來說,最大的重點在於「哼唱幫助我們自體產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與退黑激素(Melatonin)」。 而這篇文章的主題,也會和我在先前幾篇文章所提到——哼唱可以幫助降低心律、血壓以及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的部分有部分的關連,並增加額外的補充。 這篇文章的主題〈迷走神經調頻(Vagal Toning)〉,事實上是個「雙關」的主題,因為我們將會聚焦在哼唱對於迷走神經(vagus nerve)的影響力——就「聲音(sound)」層面(譯按:較傾向於針對「聲音療癒領域」)來看,對於我們自體發出的聲音(例如:哼唱或母音唱誦),最重要作用的便是調頻(tone或toning);而對於科學和醫學層面,迷走神經與聲音並沒有任何關連性(除了我們所發現的——聲音對迷走神經產生是有影響力的)。 迷走神經張力(Vagal Tone)是一種量測迷走神經放鬆與壓力程度的方法,他指的是我們體內迷走神經的活動程度,刺激加強迷走神經的活動程度可以刺激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也就是說,迷走神經張力越高,越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更快速地在承受壓力之後放鬆。 迷走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系統,同時也被稱作「十對腦神經(Tenth Cranial Nerce)」,基本上是由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與副交感神經分支(parasympathetic branch)所組成。這個神經系統並不受我們的意識所控制,它的功用主要是調節我們在休息狀態時的身體機能運作,包含:心律(heart rate)、血管收縮、心、肺、消化道、免疫系統調節、腸胃等各器官部位的敏感度、運作或發炎,都包含在這套神經系統所調節機能範圍。 在《療癒之聲:探索諧音共鳴的力量》這本書當中,我寫道聲音如何對我們的神經產生影響:「雙耳也與迷走神經或『十對腦神經』有關,這套神經系統影響著我們的喉嚨、支氣管、心臟、腸胃道,因此,我們的聲音、呼吸、心跳、消化系統事實上也會受到雙耳的影響。因此,對於單純聆聽神聖音頻做成的音樂(譯按,舉例:水晶缽、泛音詠唱、頌缽、銅鑼、諧音唱誦、葛利果聖歌、咒語……等),繼而進入深層放鬆與靜心狀態,這樣還有什麼好感到奇怪的呢?」(譯按:這段直接以文章原文所引用的內文翻譯,因此字句上可能會與連結當中的中文書籍不同。 這些資料大多都是來自法國耳鼻喉科醫師奧佛帝・托瑪迪斯(Alfred Tomatis, M.D.),他對於雙耳所聆聽到的聲音與神經系統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而其中最為顯著的研究與發明便是「電子耳(Electronic Ear)」(譯按:「電子耳」的相關介紹連結至衛福部撰寫的介紹頁面,供大家對於電子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哼唱效應》(”The Humming Effect“)出版之後,許多人提醒我哼唱對於迷走神經系統的重要性。而自1992年該書出版以來,「多元迷走神經論(Polyvagal Theory)」(譯按:若是有興趣對這個論點更進一步認識,可以點選連結參考;該文章係自網路搜尋,單純分享其整理之知識性脈絡與觀點,若有販售任何產品皆不在我們的推薦範圍內)已經被主流醫學和療法廣為接受,該理論提出——迷走神經遠比我們所想向認知的還要來得更重要——此外,發表「多元迷走神經論」的神經科學家史蒂芬•波吉斯(Stephen Porges,PhD) 認為,當我們在面對壓力與創傷的時候,會依照不同的程度觸發我們決定「戰或逃」的行為——當對我們造成壓力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會做出對抗(戰,fight)或逃避(flight),甚至是封閉(freeze)的來應對事件;而治療師們發現,最後一個選項(封閉)通常是人們在受到創傷後產生的抑鬱、憂鬱的源頭所在。 如本文所提到的,迷走神經張力越高,便能越快從壓力當中恢復,也會更加地放鬆,身體發炎的機會減少,同時也會增強我們的免疫力。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寫一篇迷走神經相關的論文,而是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即便迷走神經不是我們能夠以意識去控制的,但是,至少有兩種以上的方法可以幫助創造更佳的迷走神經張力——「呼吸(breathing)」與「哼唱(hummimg)」。因此,「意識哼唱(Conscious Humming)」(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人聲與免疫力(三):如何進行強大的意識哼唱」)是幫助我們增強迷走神經張力的好方法。 若希望可以更進一步了解迷走神經,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的資訊。 還有一件事——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事實上就是迷走神經張力的黃金標準——較高的HRV通常會與較高的迷走神經張力有關,而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更高的HRV的便是:「意識哼唱!」 下一篇文章「人聲與免疫力(六):增進心率變異性」將會跟大家界受另一種與意識哼唱相輔佐的技巧,幫助大家在人聲上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應用。 原文作者:Jonathan Goldman(強納森・高曼)/翻譯:劉偉菁(傾・聽・心・聲 Healing Good Music) 本文由美國Jonathan Goldman’s Healing Sound授權「傾・聽・心・聲」翻譯,原文請見「Healing Sound官網」;如需轉載,敬請註明出處、原著者與譯者。 Share this:更多Tweet電子郵件請按讚: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
人聲與免疫力(五):迷走神經調頻
有關本系列的前幾篇文章,請參考:
相信大家喜歡我的前幾篇文章,實際上,我還有許多相關資訊想和大家分享,但以「哼唱」這系列的主題來說,最大的重點在於「哼唱幫助我們自體產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與退黑激素(Melatonin)」。
而這篇文章的主題,也會和我在先前幾篇文章所提到——哼唱可以幫助降低心律、血壓以及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的部分有部分的關連,並增加額外的補充。
這篇文章的主題〈迷走神經調頻(Vagal Toning)〉,事實上是個「雙關」的主題,因為我們將會聚焦在哼唱對於迷走神經(vagus nerve)的影響力——就「聲音(sound)」層面(譯按:較傾向於針對「聲音療癒領域」)來看,對於我們自體發出的聲音(例如:哼唱或母音唱誦),最重要作用的便是調頻(tone或toning);而對於科學和醫學層面,迷走神經與聲音並沒有任何關連性(除了我們所發現的——聲音對迷走神經產生是有影響力的)。
迷走神經張力(Vagal Tone)是一種量測迷走神經放鬆與壓力程度的方法,他指的是我們體內迷走神經的活動程度,刺激加強迷走神經的活動程度可以刺激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也就是說,迷走神經張力越高,越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更快速地在承受壓力之後放鬆。
迷走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系統,同時也被稱作「十對腦神經(Tenth Cranial Nerce)」,基本上是由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與副交感神經分支(parasympathetic branch)所組成。這個神經系統並不受我們的意識所控制,它的功用主要是調節我們在休息狀態時的身體機能運作,包含:心律(heart rate)、血管收縮、心、肺、消化道、免疫系統調節、腸胃等各器官部位的敏感度、運作或發炎,都包含在這套神經系統所調節機能範圍。
在《療癒之聲:探索諧音共鳴的力量》這本書當中,我寫道聲音如何對我們的神經產生影響:「雙耳也與迷走神經或『十對腦神經』有關,這套神經系統影響著我們的喉嚨、支氣管、心臟、腸胃道,因此,我們的聲音、呼吸、心跳、消化系統事實上也會受到雙耳的影響。因此,對於單純聆聽神聖音頻做成的音樂(譯按,舉例:水晶缽、泛音詠唱、頌缽、銅鑼、諧音唱誦、葛利果聖歌、咒語……等),繼而進入深層放鬆與靜心狀態,這樣還有什麼好感到奇怪的呢?」(譯按:這段直接以文章原文所引用的內文翻譯,因此字句上可能會與連結當中的中文書籍不同。
這些資料大多都是來自法國耳鼻喉科醫師奧佛帝・托瑪迪斯(Alfred Tomatis, M.D.),他對於雙耳所聆聽到的聲音與神經系統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而其中最為顯著的研究與發明便是「電子耳(Electronic Ear)」(譯按:「電子耳」的相關介紹連結至衛福部撰寫的介紹頁面,供大家對於電子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哼唱效應》(”The Humming Effect“)出版之後,許多人提醒我哼唱對於迷走神經系統的重要性。而自1992年該書出版以來,「多元迷走神經論(Polyvagal Theory)」(譯按:若是有興趣對這個論點更進一步認識,可以點選連結參考;該文章係自網路搜尋,單純分享其整理之知識性脈絡與觀點,若有販售任何產品皆不在我們的推薦範圍內)已經被主流醫學和療法廣為接受,該理論提出——迷走神經遠比我們所想向認知的還要來得更重要——此外,發表「多元迷走神經論」的神經科學家史蒂芬•波吉斯(Stephen Porges,PhD) 認為,當我們在面對壓力與創傷的時候,會依照不同的程度觸發我們決定「戰或逃」的行為——當對我們造成壓力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會做出對抗(戰,fight)或逃避(flight),甚至是封閉(freeze)的來應對事件;而治療師們發現,最後一個選項(封閉)通常是人們在受到創傷後產生的抑鬱、憂鬱的源頭所在。
如本文所提到的,迷走神經張力越高,便能越快從壓力當中恢復,也會更加地放鬆,身體發炎的機會減少,同時也會增強我們的免疫力。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寫一篇迷走神經相關的論文,而是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即便迷走神經不是我們能夠以意識去控制的,但是,至少有兩種以上的方法可以幫助創造更佳的迷走神經張力——「呼吸(breathing)」與「哼唱(hummimg)」。因此,「意識哼唱(Conscious Humming)」(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人聲與免疫力(三):如何進行強大的意識哼唱」)是幫助我們增強迷走神經張力的好方法。
若希望可以更進一步了解迷走神經,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的資訊。
還有一件事——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事實上就是迷走神經張力的黃金標準——較高的HRV通常會與較高的迷走神經張力有關,而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更高的HRV的便是:「意識哼唱!」
下一篇文章「人聲與免疫力(六):增進心率變異性」將會跟大家界受另一種與意識哼唱相輔佐的技巧,幫助大家在人聲上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應用。
原文作者:Jonathan Goldman(強納森・高曼)/翻譯:劉偉菁(傾・聽・心・聲 Healing Good Music)
本文由美國Jonathan Goldman’s Healing Sound授權「傾・聽・心・聲」翻譯,原文請見「Healing Sound官網」;如需轉載,敬請註明出處、原著者與譯者。
Share this:
請按讚:
相關
Related Posts
傳遞地心能量的使者——Tryshe Dhevney
Tryshe Dhevney是世界知名的水晶缽演奏家,同時,也是發明水晶缽的美國Crystal Tones官方公認的聲音療癒師——她的演奏以及聲響詮釋獲得美國表 …
Share this:
請按讚:
人人都可以是連結天地、運用音聲的療癒之人嗎?
運用音聲,是萬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在上古原始部族當中,人人皆有與天地萬物溝通的本能,任何人都有可能為巫。對應為今日我們所知的所謂「薩滿」、「祭司」、「巫師」,多半為遊牧民族、原始部落、原住民等仍舊保有的原始信仰所擁有。卻也是今日我們所孰知的「文明」衍生至今日模樣之前,人類生活於原始聚落、部族(以華夏民族為例:炎黃上古時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原始信仰。
Share this:
請按讚:
集結力量、美與智慧為一體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
印度音樂大師Hazrat Inayat Khan曾提過三種基本語音類型和它們的特質和基本屬性,那便是「力量」、「美」和「智慧」。
Share this:
請按讚: